【书评】《国师帮帮忙》读后感

评分:3.5/5

【这篇算不上是书评了。。。全是读后感,很久没有手写文章了,当时看完没电脑,手写了一篇。现在打出来。】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看完《国师帮帮忙》之后脑子里面一直回荡着这句话,没想到一本小说竟然能让我想了这么久。看书的过程中真的想通了许多事情,人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大概就是这样吧,没有哲学就很容易价值观混乱,表现在外在上就是没有原则。

最近总是反省自己不爱说话,也不爱和人交际,过去的朋友丢了联络的不少,现在也没几个说得上话的,爱好什么的也丢了七七八八。处人与事很容易变得极端,别人说什么、自己看见什么了,总是喜欢回上一句“有什么用?”,然后心里不屑一下。“用”是儒家的观念,以“用”来划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不是过于功利呢?这种越来越在意“用”的心态,到底好不好呢,有时候心里面也觉得有些茫然。

前天电工考得不好,因为一道大题卡了,后面就越来越卡,最后三十分钟竟然手都抖了。这样听起来挺可笑的,只不过是大学一场期末考也能做到手抖,真没几个人会这样了。那时候想的是一道大题十分,两道就是20分,这样下去别说80了,恐怕还可能变成第一次挂科。心里越在意就越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往下写。小说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吕布(道教里面吕布是神仙)试各位隋唐时期大将的功夫,以脚勾人,他们都倒了,后来他又使出法术将众人升到空中再试:

吕布沉声朝诸人道:“为何先前站平地上应对,与现应对不一样了?”
“肌肉,手臂,下盘,全身。”吕布以长棍敲了敲李世民肩背,朝诸人解释道:“本侯出招,你们接招时,已全然不同。”
“为将之人,面临战阵,你们感觉,是站平地上,还是站万丈高空?”吕布道:“若各有区别,你便算不上是良将,打了几场胜仗,便洋洋自得,觉得再凶险局面也能应对。然而落入凶险局势,就像眼下,将你们升上了天顶,四周全无借力之处,这种惧怕与恐慌,不知不觉间将影响你对整个战场判断,纵然反复告诉自己不会死,此战必胜,恐惧仍铭刻你们骨子里,挥之不去。”

这话一出,众人同时动容。

我看了十分惭愧,说的很像是我考试。平时做题和上了考场很不一样,还是平时不够认真的缘故吧,若是每一步都算过怎么会考试的时候各种意外?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会了,就如同背书,人人都知道背是没有用的,除非抄写、默写,不然背了等于没背。我总是尽力忽略考砸了的时候,然后用考得好分数鼓励自己,这种行为其实不对罢,真正应该分析的是考砸了的考试才对。告诉自己“你行的”这种自信是假的,只有一步步算过那样的感觉才是最踏实的,不用自己给自己打气上考场也可以自然散发出一种自信。对于得失看的太重也是心态不好原因,考试的时候不着眼考试,想着若是考不好会怎么样,所以才考不好啊。

关于得失的心态我也有一点心得想法。为什么要在乎“用”,为什么要努力变得更强,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多数是为了什么“以后的好日子”。看了书之后我想了想,觉得人之所以要变强,是为了少做取舍。就好比,我喜欢这个衣服,我又喜欢那个衣服,两件加起来1000块,如果我每月2000块,我就要考虑买还是不买,如果我一个月4000就可以考虑买这一件还是那一件。更有甚者,我每月一万五,看到喜欢的就全部买下来。人都是贪心的,都想多得少失,可是生活往往会帮我们的“舍不得”做一个了断,就在这反反复复的取舍中挣扎,所以才能体会“得”的珍贵。小至舍不得游戏,就要舍得期末考试的分数;大至舍不得死,便要努力地生。我把现在所有舍不得的东西舍弃,存进银行,做有“用”的事情,为的是日后能够连本带息拿回更多舍不得的东西。今日愈苦痛,明日就愈少受取舍的苦痛。是着眼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洒脱,还是放眼未来深谋远虑的智慧,全凭个人一念之间,也全然没有对错与好坏之分。有人生来就少受取舍之苦,比如李天一,所以这种人有大把的时间做“无用”的事情,也因为少了舍弃的痛苦,就鲜少体会所得的珍贵。

但是过度在意有用与无用,人生也就同样没有滋味了,麻木不仁、行尸走肉,只有任务和任务进度。所以想到最后,还是应该取舍有度,不违本心吧。人没有预知能力,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后悔,唯一能保证的也就是当下,不违本心了。

下载地址:《国师帮帮忙》

共有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