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散记(二)纽约客
在纽约旅行,最无法避开的就是人群了。这次带了相机,回顾照片的时候,感觉最得意和精彩的照片大多是关于人的。这大概就是“扫街”(偷拍)吧。好在纽约人多,相机多,即使“扫街”,也并不引人注目。 阅读更多
“美”不是一种外部标准,它是一种内在情感。那是爱。
生活杂感
在纽约旅行,最无法避开的就是人群了。这次带了相机,回顾照片的时候,感觉最得意和精彩的照片大多是关于人的。这大概就是“扫街”(偷拍)吧。好在纽约人多,相机多,即使“扫街”,也并不引人注目。 阅读更多
“就像是一个美丽的泡泡,闪耀着炫目的光晕,漂浮在臭水沟里。”如果问起纽约的这趟行程,我会如是描述。 阅读更多
去年圣诞前,从密歇根搬家到密苏里,开车全程需要十个小时左右。我们两人一鸟,准备开三天。第一个停留点选的芝加哥,第二个倒是难选,因为没有什么特别有名的景点城市。最后选择了密苏里州境内的一个小城市汉尼拔,这里曾是马克吐温的儿时故乡,他的小说大多以此地为原型。小城紧邻密西西比河,车行过桥就离开了伊利诺伊州,进入了密苏里州。 阅读更多
快要二月了,圣诞的很多照片和游记都没空写,再这样下去要拖到春节意义上的“明年”了。倒不是没空写,只是总被别的事情岔过去,于是就放在草稿箱了。当时游玩的心情是那样激动,错过了节点,翻看照片还是历历在目,却失去了彼时的分享欲了。
现在是美国中部时间晚上七点,很快2023就要过去了。对于日本来说,新年的第一天早已开始,朋友圈里都在抽おみくじ,参拜神社,享受正月的假期。对于中国来说,这是普通的一个元旦,朋友圈里,他们都在总结今年,展望2024,期待春节。而我刚刚从芝加哥回来,度过了圣诞假期,明天早上就要去见老板讨论工作上的一些事情。 阅读更多
七月底的一个工作日,实验室的博士生说要不去去附近的博物馆玩吧,于是我们中午吃过饭就去了。她说的博物馆就在学校旁边,是道奇·威尔逊家族在底特律郊区的旧宅,捐作博物馆了。本校学生去参观不用钱。实际上,这所大学也是道奇的遗孀和第二任丈夫在1957年捐建的,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阅读更多
最近买了一个富士的拍立得,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