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

我前两天中午和几个生物的博士一起吃饭,都是女生,他们也快毕业了。

我落座的时候,一个学姐说:你看起来真像日本人。

我:吃惊

另一个说:可能是发型像

我:头发是在中国做的…

…..蜜汁沉默

席间说到什么,突然有人说要炸了生物的楼,到时候她就在门口用中文喊“中国人都出来”,这样就能把日本人都炸死,中国人都没事了。

我:喵瞪口呆

他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个主意妙,他们反正不懂中文。然后我也从善如流的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我并不是很想笑,她们已经在这里将近五年了,居然说出这种话来,我真的没想到这就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在日本五年,而且是女的,说出来的笑话。

从我的立场来说,因为我出国了,一直就试图把自己心理上尽量变成一个国际的人,对待各种文化和国家都包容,不用国籍贴标签。不管是越南、印尼还是泰国,都尽量和他们本人相处为先,不去考虑国籍的事情。尤其是日本,日本人有很多种,即便是中国人也有很多种,越过人与人的相处,直接用国籍来判断一个人未免太武断了。如果我都不能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各个国家的人,那么我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对我也抱有平等的态度呢?

到日本以后,有段时间我对自己的衣服还有伞之类的东西产生过很大的疑虑,因为日本流行的花色和中国的不太一样。日本的有些服饰习惯我觉得非常丑。现在,我基本能通过服饰判断出一个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过年回中国我买了一件粉蓝的大衣和一件粉红的大衣,因为我太渴望颜色了,在日本没有这样的颜色。

粉红的瓜皮

回到日本以后,从机场回去的路上….真的而感觉自己格格不入,日本的街上没有这样粉的人!第二天甚至没有勇气穿粉红的大衣去实验室,虽然我最后还是穿了【衣服要钱啊,亲娘啊】

这件事很大的打击了我的审美。如果我为了日本改变,那我还是不是我自己了呢?但是什么又叫本来的自己呢?难道我一直在中国就不会发生改变了么?既然我不在中国,我也就不知道如果此时如果一直呆在中国,我的审美是怎么样的,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在反复纠结以后我终于找到了折衷的办法————购买符合日本风格但同时又是能被我接受的衣服。我既不特立独行坚持走中国风格,也不一味日本化,企图和他们完全一样。求同存异,就是两个文化圈,选择重叠的部分。

文化圈

至于同课程的有一个学姐,一直都让中国同学寄衣服鞋子过来,我也是不能理解,她说:买不到合适的。

 

我们实验室是没有中国人的(台湾博后除外,不过他并不喜欢我,也不怎么和我说话冷漠)刚开始,我觉得非常艰难,羡慕有中国人的实验室。但是时间久了,我就体会到一些不一样来。我有一些日本朋友了,姑且这么称呼为朋友吧,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每当我有什么事,不懂的东西,喜欢的东西,我会问日本人这怎么弄,这个哪里买,这东西日语名字是什么,忘了实验室门的密码会给他们发line之类的。反观很多实验室有中国人的中国人,始终都只和中国人吃饭,和中国人玩,有什么不懂的只问中国人。

融入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互相接受才是留学海外的意义吧,变得包容,变得不卑不亢。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同时保持本心,也尊重他人的与己不同。

共有 26 条评论

  1. 衣装打扮发型之类的,可以入乡随俗了,因为这些不疼不痒的。 和吃东西口味比较,更好改变点。
    和人交往方面,也不区分国际了,就区分一下好人坏人吧,哈哈,多和好人来往。 :!:
    原来你是去那儿学化学了呀,我以为你去学空手道跆拳道什么的来着……

    来自山东

回复 狡猾的小猫咪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