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做点什么
最近真的很纠结,主要是因为男朋友一直没有工作的事情。或者说,没有他想做的工作。因为他不能决定回国还是在美国,做教职还是去工业界,所以我也没法决定下一步。
上周吵的比较严重,有几天甚至吵到凌晨三四点。
最后我决定让他申请国内一些沪宁线上的211的教职,比起上交复旦这类的学校,应该有很大的希望。我收集了很多学校的信息,也和他一起弄了求职信。却卡在研究和教学计划书这一步。
我的老板之前说过很多次会帮助我申请美国教职,教我怎么弄。现在轮到他兑现了。周一开完会,我问老板能不能把他以前申请教职的东西发我一份,于是我们就开始讨论了起来。聊了很久,他说了自己得到过的offer,怎么申请,面试怎么弄,还说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下一步想跳槽去哪里。
我知道老板有时比较push,但是个好人。按照我一贯以来的“被害妄想症”,我总是防着老板,并不会说自己全部的打算。但是他既然说到这个份上,连下一步跳槽的学校名字都说了,我也就省去了日本人那里学来的“小心谨慎”、“个人隐私”。我问他,如果他是我,我该怎么办,这个博后做完就去找教职,还是再做一个牛逼学校的博后去找。
他说看我自己到底目标是什么,找个地方做自己的小科研躺着,还是去rank40以内的学校跟其他人拼命。我说我也没想好。他说如果我想再上一点,他可以帮我,送我去西北大学,或者我也自己可以想办法去Stanford MIT之类的。如果不想上,他说现在就可以选一个普通学校教职躺平。也可以先搞五年tenure再跳去稍微好一点的学校,就像他一样。
他问我男朋友怎么办。我就…这不是正想问么。我和老板都觉得男朋友内向的性格不适合做学术,更适合业界,奈何我男朋友一心只想做创造性的工作,不想做螺丝钉。老板说我们两个也可以一起回国做教职,做完这个博后我也够了。只是他认识很多回国的,最后主要工作就是拍马屁和骗钱,都不如在美国普通学校躺,还能做点事情。而且真的很辛苦,比美国rank40以内的学校还要辛苦。
聊完以后,老板还把他所有申请材料发给我参考了。
聊的很有用。我有时候真的有很严重的“被害妄想症”,觉得老板、周围的人,只要有利益关系,我就预设他们是不是要害我,很不相信别人。这样和老板聊完感觉反而轻松了很多,也了解了很多。我自己正在走一条很困难的路,可以参考的对象也很少。周围的博士朋友虽然很多,都有各自的打算:因为老公在日本工作/没有对象,被困住在日本做千年博后;因为老婆在国内所以回国做教职…而我的老板非常特殊,他老婆做社科类研究,已经tenture了,夫妻双方都是教职,对我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我不知道怎样才是最好的。也许如同以前实验室特任副教授松本老师说的:不论学界还是工业界都一样。我们喝酒会的时候,他这样说,我问了好几遍,他只是反复说,你以后就懂了,选什么都一样。我也时常想起日本的导师,在昏暗的居酒屋聚餐,坐过来找我,说要给我说个真心话。我问什么话,年近六十岁的老头,深夜两眼冒光:你们这些年轻人做学术的挣扎我都懂,经历过。但我现在只想搞钱,钱才是真的。我无法判断这只是一句真心话,还是一句真话。
选择太多也很愁呀
不过年轻就是好
高知家庭也有这样的迷茫啊
越简单越容易收获快乐,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简单的方法是对自己的目标去杂存简,仅追求最核心的目标,其他都可以放一边。以工作为例,如果你和男朋友以后能达到你现在导师的水准,你们就会感觉快乐吗?我想你的理想大概率是超越导师。导师也曾年轻过,也曾怀揣梦想,但现在导师在你眼里只不过是个油腻大叔。
每个人都在矛盾中度过大多时光,等回思时才明白过往也曾那么美好,一直努力的可能是曾经拥有的。既然如此,那么如果你现在就能确定你十年、二十年后的幸福是什么,可能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提前收获幸福。
偶尔浏览你的博客,直觉你并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做科研的人,在选择工作时最好先考虑下自己的性格,无论是否能做出巨大成就,首先得让自己过的快乐一些。其实即使进了国内双一流做教职也不一定会快乐。
就我目前的观感,想在国内高校做创造性的工作没钱没大佬罩实际上有点艰难,资源就那么多,越卷的地方会越卷。所以“拍马屁和骗钱”、“真的很辛苦”非常真实了,不过也说明他们都没有选择躺平。
这个时候总会想起那个梗:“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防人之心不可无确实也是种东方智慧。
面对经济高压,搞钱是真的
千万别回国,上海和深圳都在封城
我觉得当目标变成搞钱,确实做什么选择都一样的。反过就是,做什么选择都一样,因为最终目的是搞钱?
P.S.摇摆不定确实会让人很恼火啊……
选择都很好的啊,看的我都纠结半天。
想想还是提不出建设性意见,赶紧打完字继续搬砖。
你日本的导师跟你说的是一句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