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东京女子图鉴

被大发推荐去看的日剧。一碗毒鸡汤,确实戳到了一些点,社会问题什么的。

故事大概讲述了,出身秋田(没错,就是秋田犬那个秋田)的女孩子,来到东京工作打拼,最后收获了的HE的一个故事。

表现手法比较新奇,让演员直接说出内心戏,周围的人视若无睹,然后继续演戏,而不是加上内心旁白什么的,很有意思,比较引人注目,更夸张。也可能是我电视剧看得少吧,少见多怪。

不同的人就会看到不同的点吧,我无意去分析社会结构啦、人性啦,不看不看,王八下蛋。

我比较在意的点:

  • 很多弹幕对日本人的假笑吐槽…..但是话说,在日本确实随处可见是这样的笑容,跟面具一样。出去吃饭的时候朋友也是这样对服务员笑的,笑完又能立刻切换到面无表情。嘛…对日本人嘛,就是不要用真脸就好啦~
  • 然后就是,说到主角老公出轨的时候,她老公给同事的送别会,吃饭的餐馆。操蛋啊,不就是刚刚过去的毕业送别会一样的地方么,既视感好强。到现在我依然非常不喜欢这种傻逼聚会,根本吃不饱,也没意思。既然电视剧都是这么演,看来这种餐馆果然是日本特色啊。
  • 住的地方非常荒凉这点,我也深有同感啊。因为我就住在国道边上啊,离大阪十万八千里嘛。有时候也想去热闹的大阪市内,但是去了就觉得头疼,累。中国的家就在市中心,父母也是卖东西的人,商业街区虽然便利但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没什么特别好的。
  • 电影《你的名字》里面也提到过,乡下小女孩对于大城市东京的向往。你可能会说这在中国也很常见,并不,司机告诉,日本的这种情怀已经达到疯魔的程度。对于奢侈品包包、咖啡店、东京的向往,已经达到光是提起名字,就会一群人附和着“一定很棒”叽里呱啦。氛围就是这样啊,已经不是名词了,宛如洗脑。大约等于中国人一提到美国,就什么都是好的那种感觉。
  • 还有里面有个“港区”人…啊,我想起了我教授,他是土身土长的大阪人嘛,所以每次都大阪世界第一那种腔调,以及关东都是傻逼那种。爱家乡,甚至爱街道,这种情怀可能人人都有吧,但也只有很棒的家乡能够直白的被爱吧~其他人只是不敢说出来,只敢跟家乡人说说~地域黑不分国界,人只要聚在一起就想比个高下。
  • 然后就是里面的各种引人注目的劈腿、出轨戏了。日本人的这个,观念还是很迷的。我们实验室的挂名副教授也有问过我男朋友的事情,我说不是很清楚男朋友是不是要继续科研,我也很苦恼。咦….他居然跟我说不如换一个男朋友吧,人到了一定得境遇就应该换男朋友了。神三观,跟电视剧的女主一样欸。宁拆十座桥,不毁一段婚。哪有劝人分手的。真怀疑他是贴吧派来的卧底,毕竟贴吧向来都是劝分不劝和的。

“初心”,还是比较难维持的。这就是来留学的很多前辈说诱惑很多的原因吧。但是对于现在的我,可能并不算什么诱惑。如果不是自己的,也不会多看,至于属于自己的,当然怎么看也不嫌多。人的可悲之处在于觊觎没有的东西。“得到”是瞬间动词,“属于”是持续动词。如果只有“得到”能感到快乐,那么快乐就变得短暂,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但是如果“属于”也能给予快乐的话,那快乐就是状态,一段又一段。

去青岛开会那次,主办方带我们去了崂山。崂山上有孔子问道的雕塑,孔子请教老子一些问题的故事。我向同行的人介绍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助教问我:你支持孔子的学说,还是支持老子呢?我说,我努力向上的时候入世,遭遇挫折的时候就出世。进退不过一念之间,哪有什么一定要坚持的学说呢,归咎到中国人的内心,其实更认同“道法自然”吧。儒法致知,道心为本。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市。

但是人确实不可能只顾自己,毕竟人都是“社会的人”。然而过于在意他人的目光也会适得其反。

曾经思考过这个著名的问题:火车轨道上,一条轨道有一个人,另一条五个人,到底压谁?

最后想来想去的结果就是,看哪边有自己的家人、朋友,不然死一个死五个都一样,对自己毫无意义。说到底,别人怎么样,谁在意呢。生命确实等价,但那是不带感情的生命,没有感情的生命一条和一万条不过数字差别,当然平等。如果至亲至爱,一条生命自然是一万条命也抵不过。那么反过来,别人的目光,羡慕或者唾弃,又算什么呢,不是至亲至爱的话,狗都不如吧。

被诘问感情有什么卵用的时候,只想说:有感情就是此刻愿意为了你奉上一切甚至去死,没有感情就是你去死我也不会多看一眼,并且很可能这样的感情还只限于此刻,也许时过境迁就烟消云散了呢?这不也是很迷人的东西么?时而浓烈似火,却又能平淡如水。在这个物化的社会,不妨用更简单的方法分一分类:我爱的和我不爱的。我爱的钱,我爱的餐厅,我爱的房子,我不爱的穷逼,我不爱的破烂的小县城,我不爱的丑女….不过是偏好而已,就像你喜欢蓝色,我喜欢红色那么简单,贴上拜金女、直男癌、凤凰男之类的标签未免太上纲上线了。

喜欢什么,不妨放手一搏,结果嘛….至死方休吧。

ps: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从小树立,比如多读读《麒麟》啊,P大的小说呀什么的,免得以后随便看点什么都惊呼“社会社会!”,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

至于所谓的阶级固化,这部剧并没有很深刻,也许是篇幅限制吧,主角性格被过度夸张了,总让人感觉女主一路自己作死,恶有恶报,没法让人产生共鸣,以至于使观众产生“我才没有像你这样物欲强烈呢”的优越感。可能编剧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特地让主角最后对着镜头说:你别优越,我就是十年后的你哦。

我也只能哂然一笑,诅咒是没有用的,共情才能共鸣。这和“不转不是中国人”“不转全家死光光”有什么区别,太幼稚。

同样反映社会阶级固化,命运弄人的题材,推荐辛夷坞的小说《许我向你看》《山月不知心底事》,虽然是我高中时看的小说,年代有点久远了,但看完以后连呼“王侯将相,宁无种乎?”仍历历在目。让一个个励志又上进的美好形象被社会扭曲不是更有快感,更引人深思么?电视剧女主本身就性格有缺陷,少了一些毁灭的乐趣。

共有 1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