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大神

去年有段时间,研究过一些关于三和大神的报道,还和父母分享了,然后爸妈表示:社会渣滓,看了干嘛。

“三和大神”是对深圳三和人才市场附近,干一天日结,玩三天的年轻人的敬称。日常是在网吧打游戏,有钱就睡十五块钱床位,没钱就睡大街。

最近NHK拍了三和大神的纪录片,NHK还是左的,报道非常温和,看下来没有什么新内容,甚至不如之前我自己查到的辛辣。但是里面不仅仅是记录了堕落的年轻人,还对他们上一代有所讨论。比如第一代出来打工从业者难以落户,以及留守儿童的问题,都有提到。

为什么这么关注这个问题呢,因为同情吧。同情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一旦产生同情肯定是因为共性。片中提到的没有深圳户口女儿上不了本地小学的早餐店老板,这种跑到大城市打工,却留不下来,又不想回去。他说自己能不能过好日子也就算了,主要为了下一代,希望他们能有好的环境,好的学校,改变命运。说实话,人之常情。不管是小城市来到大城市,还是贫穷的国家来到富裕的国家,谁不是这样呢?苦苦挣扎熬绿卡的人和这老板有区别?除了能力大小的差别,这个事情在本质上好像是一样的吧。

记者:为什么不回国?

穷博:没有钱了,肯定回不去啊,回去没有钱买房用。

记者:那你不会去赚钱买房吗,有手有脚的。

穷博:买房是不可能买房的,这辈子不可能买得起房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实验室搬砖,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记者:那你觉得你家好还是在实验室好?

穷博:进实验室感觉像回家一样,我一年回家,大年三十晚上我都不回去,就平时家里出点事,我就回去看看这样子。在实验室里面的感觉,比家里面感觉好多了!

记者:为什么?

穷博:在家里面一个人很无聊,都没有朋友,女朋友玩 ,实验室里面去个个都是人才,教授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在里面。

片中采访的三和大神三人组,做一天玩三天,睡大街,是他们懒么?不知道,因为报道肯定都是片面的。每个人的际遇不一样,外人不好妄议。

个人确实可以通过努力过的好一些,然而阶级永远存在。不论什么社会都会有这样的人,这样群体,这样的阶级存在。《1984》《美丽新世界》读完以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些事情。阶级攀升本来就是困难的,从下向上走的每个人确实没有本质的差别,唯一的差别是能力的大小。但“能力大小”正是最重要的差别,有多少能力就尽力吧,不然岂不是枉来世上一遭?

这个片子还有一点也让我特别感兴趣。就是国内弥漫的这种“焦虑”情绪。这和日本的“不给别人添麻烦”、美国的“脑残自信”氛围可以相提并论,是一种国家氛围。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家做事情都变得功利性目的性很强,今天做什么明天就要个结果。最后反映在工作上就变成,频繁的换工作,稍有不满就要走。行业鄙视链导致心态特别浮躁。IT和金融赚的多,于是就涌入了很多人。也大概是因为物质极度匮乏吧,谈不上选择,容不得一点个人喜好。虽然也没资格说这些,听起来宛如“何不食肉糜”,却还是想说:

慢一点吧。

何苦未曾生,就急着奔向死?

不如想想三和大神,上一天班可以玩三天,就算是这样也能苟且地活着。而我们庸庸碌碌奔波于世到底在焦虑什么。

 

 

共有 5 条评论

  1. 国内不同阶层掌握的资源差距实在太大了,加上一些政治的原因奋斗起来尤为困难。整个社会比较趋向功利性,一些行业例如IT和金融收入高就让大量的人涌进来,发展很不均衡。

    来自江苏
  2. 怎么讲呢,有了孩子后会改变很多观点吧。有时候我看看周围,哪个家里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不努力,怎么拼得过呢。不拼。岂不是就淘汰了。

    给我娃买了个米兔故事机,谁知第一首歌是:

    小么小儿郎
    背着那书包进学堂
    不怕太阳晒
    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
    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
    朗里格朗里呀朗格里格朗
    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

    小么小儿郎
    背着那书包进学堂
    不是为做官
    也不是为面子光
    只为穷人要翻身
    不受人欺负 为不做牛和羊
    朗里格朗里呀朗格里格朗
    不受人欺负 为不做牛和羊

    以前没听过完整版的。听完我陷入了沉思。

    来自江苏
    1. 不是不让拼,只是为有些沾沾自喜的群体感到悲哀。人是不可能不做牛羊的,不同群体的区别只在于主人是谁。只要看破了这点,就会发现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没有太多的意义,活着就是活着而已。

      来自日本
      1. 那是,人就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活着有两个意义:为了生存而生存以及为了爱的人活得更好而生存。除此意义外,每个人都可以自杀,减轻地球负担。

        来自江苏

回复 老虎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