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须早为


今天看到孟郊的诗句: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很是感慨。

大二那会儿,我是有多闲啊,天天都很闲。大一的时候,到了期末还很牛逼,觉得只要听了课就能考的多好似的。成天纠结在奖学金和自由生活的矛盾之中,现在看来都不知道那时候到底在傻逼什么。关于GPA,还是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不违本心,也要有始有终。说是来学习知识的,至于考试是否真的让人学习到了什么,是见人见智的东西,可是,毕竟要为自己一年的辛苦给一个交代:分数。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而已。
每天刷托福刷到十一点多回宿舍,就像是提前进入了考研,本意是想规避考研,可是偏偏过上了一样的生活。总有傻逼跟你说:托福那种东西,六级水平就足够考了,哪里需要复习。也总有傻逼跟你说,练口语?找老外啊,出国啊。我不知道有多少过了六级的人托福就考到了一百,我也不知道是否几亿人想要学口语都涌入了美国?在准备这个考试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英语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鲁迅先生早年刻在书桌上的那个字——–“早”。早一点就留下了更多转圜的余地,也留下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青春须早为。

想起高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傻逼。我为什么始终不明白,只有那几个月而已,为什么不能奋力拼搏一下呢?当时高三觉得有多痛苦,现在是一点也体会不到了,当时我刷完了全部的历年数学卷子么?当时我有真正想办法提高英语么?如果哪里不好,我真的拼尽全力去提高它了么?我怎么只记得每天只是在想着模拟考试到底考了多少名?能不能上什么学校?那是一个纯傻逼的高三。

人往往是喜欢吹嘘自己的,出于本能的自尊,可是对于那些熟视无睹的缺点,却羞于承认。可是本来就是很弱嘛,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学的不扎实,所以考得不好。没有读英语,没有背单词,所以别人六级是600分,而自己只能飘过线。说什么:如果我好好学,也能有那样的成绩,都是虚伪的话。一切只是因为没有早作准备,所以现在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弱而已?真的如此么?早作准备,就不是这样子的么?历史虚无主义吧,都没有做过的怎么知道结果,说不定准备了也不如别人呢……

怎样奋力都不够比较,所以我们说:人各有志;所以我们说:问心无愧。

突然就变成了21岁什么的,已经是三到四分之一的人生。岂能长少年?

共有 7 条评论

回复 Yang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