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

635 次浏览 1 分钟阅读

我的外婆是一个和善的老婆婆,她总是在厚厚的外衣上裹一条花格子围裙,头上戴着一顶小帽子用于遮盖日益稀疏的银发。印象中外婆个子小小的,也有点驼背。我对她的回忆并不多,不同于很多由隔辈老人带大的孩子,我的父母早早就来到了城市打拼,我没怎么见过外婆。

外婆的出现大多在冬季,我的母亲有两个哥哥,他们会轮流把外婆接到家里照顾,我们家也有时接外婆来家里住。很小的时候,父母白天在外面工作,外婆那时候身子还硬朗,她给我做菜。我有一次和外婆闹了很大的别扭,因为我喜欢吃青菜炒金针菇,但是没有金针菇,大体是这样的事情,太久远有些记不清了。因为吵了架,外婆后来就做了有金针菇的版本给我。

现在想想,还是太小了,也不懂事。

外婆来到城市里面,方言不通,周围也没有什么玩得来的老人朋友。她就总是看电视,不然就我们俩一起玩。有一年过年,父亲买了很多年货,其中有一只鸡,迟迟没有杀,我养了起来,每天喂大米和青菜,还强迫带出去散步。我每次带鸡出去,外婆总是跟着看,说鸡要被我折腾坏了。

后来记不清是过了元宵,还是出了正月,父亲还是把鸡杀了红烧了。

他说鸡比买来的时候还瘦。我一口也没吃。

又一年,金粉世家正在热播。我和外婆一起追完了整个剧,外婆一看见刘亦菲饰演的白秀珠出场,就会跟我说这是坏女人。外婆不识字,我特别爱跟她一起看电视剧,聊剧情聊得热火朝天。

不看电视的时候,外婆总是背着手站在马路边,四处走走看看,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过年的时候,在父母的百般推辞下,外婆还是会偷偷给我压岁钱。我的外公很年轻的时候参加新四军失去了一条腿,听说新中国成立后三次坐火车去北京找首长,虽然最后一次找到了,回来没多久就去世了。所以外婆一直在乡下领着普通的津贴,我也不知道她怎么攒到这些压岁钱。

我渐渐长大,外婆就不怎么来城里住了,据说是身体不好,不太好到处跑。

我很少过年回父母乡下的老家,回乡次数一只手数得过来。均摊到母亲这头,就更是只有一两次回去见到外婆了。主要是我回去了,谁也不认识,什么都不懂,真的很想回自己家。

现在想起来,外婆来我们家的时候也许是一样的感觉吧。

最后一次见到外婆是在南京小舅舅家。小舅舅把外婆接到南京住,我去日本读书前过年去了一次他家。外婆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样,她缩得好小好小,比我还矮,眼睛愈发的浑浊。皮肤也褶皱得更厉害了。我记得小时候她常常伸出皱巴巴的手背,放在阳光下和我对比,然后用手掌搓一搓手背,咧嘴对我笑,那时候她的眼睛亮亮的。

外婆把我带到她的小房间,坚持要给我偷偷塞压岁钱。我跟母亲说了,她说收了吧,没事。

外婆是2021年平安夜前走的,那时我刚到美国没几个月,一直联系不上母亲,后来才得知的。

前两天读到汪曾祺写的《我的母亲》,虽然我不是作家,但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如果我不写下来,我的外婆就好像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一样。有点后悔为什么不早点问她更多的事情,以至于她的姓名也未曾得知。

相关文章

狡猾的小猫咪

©版权信息:可以转载,请署名,并保留原文地址,尊重版权

24 条评论

  1. 回复

    这样的回忆,写的真好,人往往需要一段回忆和思念来安抚心灵,然后坦然面对人生

    来自湖北
  2. 回复

    奶奶离去了好多年总觉得她好像一直在。很多来自奶奶的爱是长大以后了解了世俗才懂得,感恩这些爱。

    来自湖南
  3. 回复

    思念总在记忆里的点点滴滴

    来自捷克
  4. 回复

    重新看这篇,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四月看了一本书,《比山更高》里面有一个叫严冬冬的在自己的博客《纪念陈家慧》。说过这么一句话
    要跟他保持连接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记住,remember,就这样简单。 不需要做任何形式的东西,或者至少不需要刻意去做。 但是你心里记住这个人,他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容易散掉。
    严冬冬也在一次登山中发生意外离去的。

    刚好又在四月的时候看一篇散文,《奶奶的花园》,是我表姑写给她奶奶,也就是我太婆的。

    记住,他们就还在

    来自欧洲地区
  5. 回复

    我外婆也是差不多21年底走的。我小时候是她带的。真的很想她。

    来自日本
  6. 回复

    我零零散散在不同的文字中写过些许外婆,重来没敢认真写,找一个舒服的半晚,我也想好好写写外婆
    汪曾祺,啧,我每次坐飞机都在看

    来自欧洲地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