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科研氛围(道听途说)

昨天联系了几个国内做教职的朋友,想问问情况。

A:院士徒孙,某985院士团队合同副教授

16年开会认识的,关系一般,聊的也就那样。主要是听他吹逼以及鄙视我菜。他说现在985编制都是拿不到的,都是合同制,干得不好就续不上合同。所以大家都很拼。如果真的不能续签,一般就是去小学校了。

我问他为什么不现在去,不怕坑被海外会去的人占满了么。他说不怕,没事,小学校没有院士没资源发展不起来,最后还是要找他们这些从院士团队流落下去的人。

他说海外回去的话要不去院士那里做博后打工,要么就去小学校里自己瞎混玩泥巴去吧。院士面前他也只是一个小角色没有脸面,所以转而给我另外介绍了俩老板。

我回头查了下其中一个,北方某普通985的老师,五十来岁,去年从江浙沪某牛逼985教授转职去了北方。真是太奇怪了,仔细查他的履历了以后,发现是因为其原学校的靠山院士走了,他也就辗转落魄了。我看了十分感慨,这么大年纪了,都做上正教授了,各种荣誉加身,院士一走,还没办法自己在原学校立足么。看来国内站队,政治斗争十分严峻。

B:北方某一本编制副教授

比我早毕业一年博士时期的朋友。文章很不错,回国先去了南京某一本讲师编制。做了半年就跑到北方某一本做讲师,去年刚评上副教授。以下为她原话转述:

现在211以上几乎没有什么编制了,都是非升即走。不要碰非升即走,尤其是985的非升即走。985留下的人都是院士、杰青等大佬倾尽全组资源堆在一个人身上,最后才能留下。自认为没有跟大佬有过硬的关系就不要参与这些东西。

她在南京的学校也是跟了一个杰青,但是组里全是嫡系,资源轮不到她,她看情况不对就跑了。现在北方这个学校,也是杰青领队,不说资源倾斜给她,也算有口饭吃。老板告诉她只要达到平均水平就可以保她。去年评副高,她就评上了。还有两个老板的嫡系,成果很一般,也给弄上去了。

项目经费的话,青年基金算是比较公平,大家都可以申。但是到了面上这种钱,没有杰青院士,想都不要想。她的团队的本子送上去,随便过,所谓评审下来意见,其实都是认识的人。

南京的所有211千万不要去,极度黑暗。曾有一年招聘一大批博后,协议签两年,干了一年中途离职者还要把之前的工资全部退回去。不要以为去了985拼几年,留不下来还可以去低一档的学校,她面试时曾遇到各个985流落下来的人,都拿不到工作。中山大学事件以后,曾有多所学校明确表示不收中山大学非升即走刷下来的人。武汉大学事件以后,也有不收武大的。

她还给我看了一份简历,是江苏北部某一本普通高校收到的,也是她的朋友收到的。这份简历中,应聘者是某985博士,有五篇文章,一篇影响因子30,三篇20,一篇10。据说这是所有应聘人里很一般的一份简历。所以结论是,我和我男朋友就连给他们做博后都不够。国内要多少文章有多少,而且现在只认文章不认履历。

欢迎我们回去卷,下限虽然低,但是上线高。她的老板只谈她知道的,一年就能搞到100多万,其他还有别的收入。卷出头的话,钱途一片光明。

C:江浙沪某一本编制讲师。

我的博士期间同专业朋友,平时关系还不错。去年毕业回国去某江浙沪一本弄了个编制。

他看了男朋友简历,打电话聊了很久。跟我说已经弄懂了国内游戏规则,系里有几个2+2本科就去美国,博士回来的老师,至今还没搞清楚怎么玩。我们要是回去,恐怕很难适应。

他说国内没人就自己玩泥巴。这话跟A说的倒是印证了。他现在主要是自己捡漏,申一些大佬看不上的钱,带带学生,发发文章。我问他学院招老师是谁说了算。他说跟国外那种完全是院长、教授说了算不一样,国内不仅要过这一关,还要过人事、党委那边的行政关卡。如果文章不太够,院长要也没用。而且这事也不是院长说了算的。招人就是人事把简历筛选出来,给所有在位的老师看一下,如果有人喜欢,就弄进来,纳入自己的大团队。除非开新方向,要找一个特别牛的人带队,其他招来的老师都是现存的老师的高级博后。

什么是高级博后?

他说就是名字好听点,助理教授、副教授。实际上不能像美国一样做PI,而是既要帮大老板写文章写基金干活,又要干自己的项目,还要做学生的活。他的学校本科生还不错,研究生令人头大,每天头都想秃了,想帮他们毕业。

我问他单打独斗能行么?没靠山?他说参加了几回学会,没意思,聊起来都是我老师是你老师的朋友,都是有门有派的,他一个人去也没人搭理。不过好在他已经看透了,就不怎么去了,安心过自己的日子了。

“我已经看透了游戏规则,但是我没资本玩,就这样随便做做吧”他如是总结。

他说国内有些东西非常没有下限,有的人已经脱离科研几十年了,说的话做的事全是错的,大家也都捧着。只要在那个位置上,说什么都是对的。劝我要回早回,不然很难适应。

D:北方某985博后

这个朋友关系极好,人很不错,以前经常一起吃饭玩什么的。硕士在韩国读的,比我早一年在日本做完博士,成果很好。本来要去欧洲该方向TOP的实验室,奈何和导师关系不好,不肯给推荐信,就签了国内某非常厉害的985团队做博后,想多弄些成果再做教职。

今年五月博后即将出站,期间倒是发了好几篇不错的文章。问他接下来去哪,答曰不知道。问他能留么?答曰不清楚。精神色彩除了迷茫,就是灰败,据说女朋友也因为他没有稳定的工作离开了他。

E:上海某211编制副教授

16年开会认识的老师,那时就已经是副教授。咨询他主要是想了解上海高校有没有进的希望。他只问有没有海外优青的人才帽子,我说那不是院士子弟或者特别优秀的人才有的么。再问,他就说没有人才帽子的话上海的学校现在是进不来的。

“比亚迪了解一下?我有个学生东京工业大学博士毕业,进不来我们学校。最后去的那边,一年40万呢”


我实际上是非常想回国的,毕竟可以和家人在一起,还有熟悉的文化氛围。但是打听来的回国的境遇和想象中的相差甚远,不禁令人望而却步。理想中是可以为祖国做贡献,回报社会。实际情况是,祖国不需要外面的人做贡献,有自己的一套规则。

心里赞同国内规则自然会回去,不赞同的人也会有自己的选择。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向来是想要的东西就要弄到手,不惜一切代价,所以也并没有太多不顺心的事。然而最近却时常感到空虚和迷茫,自己现在想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代价”又是什么。

共有 12 条评论

  1. 不要对国内的教职有偏见,据我了解和你理解的稍有不同,可以参考下。发展方向大致分两类,第一种自己在国外有大文章,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进高校,强的可以特聘教授,学校给的资源也会比较多,一般5年一个考核期,如果自己能出成果的话就自立门户,能够站稳;第二种是在国外也没有太多成就,进高校以助教,科研助理等方式入职,这样的就需要找个老板庇护,后续发展严重依赖老板能力及人品。国内最大的问题是科研经费分配很不公,好的高校经费很充足,而地方不知名学校经费很紧张,没有经费只能打酱油,所以起点很重要。
    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国外憋个大文章再回来,弄个帽子戴着,这样会很有优势,如果在国外没有特别好的文章,且国外的老板在国内影响力一般的话,那就忽略自己的留洋经历吧,这样心态更容易调整点。

    来自陕西
    1. 不是偏见,我只是觉得我懂得更多一些。
      “学校给的资源”:什么资源,怎么给,多少是落实的,被落实的人是什么人
      “如果能出成果的话”:多大的成果算成果,“成果”的通讯作者是谁,出不了“成果”的人去哪了,出“成果”的人与招聘到的人的比例是多少
      “憋个大文章再回来”:什么叫大文章?是不是冷门的领域,尤其是基础科学的人都应该从中国消失,自杀的话应该就可以把位置都给“大文章”的人了
      “帽子戴着”:查一查有帽子的人的履历吧
      该忽略的不是留洋的经历,而是想做科研的心,走到这一步的没有人是为了留洋,大多数都是为了做科研。

      来自美国
      1. 无意冒犯或打击你,只是想给你说下我对海龟回国的看法,如果你觉得我给你提的那些内容有冒犯那只能是我表述的语言有问题,而不是我的本意。
        你补充的文章我又看了一遍,我再补充点,只是说我的看法,同样不是否定你的能力和可能的前途,因为这些我都不了解。
        你上面说的维文章论的问题,我也赞同你的看法,有些领域十年都出不了成绩,而且成绩本身也与运气有关,并不是有能力就一定有成果。但是作为用人单位来说能力很难客观评价,而文章是最简单且客观的评价标准,我认为也是可行的最公平的标准。尽管对没有好文章的人来说可能不公平,但人生就是如此,运气对命运的决定比能力还要大。而且冷门专业,基础科学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也一直在进人,按照他们的文章标准一直也有人能够满足这种标准,所以要改变的是个人满足他们的标准,而不是试图改变他们的标准。
        现在国内人才卷的很严重,不仅985、211不缺人才,就是四线以下的城市高校招聘也一大把海龟,竞争很激烈。再次申明下我没有打击你信心的意思,只是给你说我知道的事实。同样企业对于海龟也不想以前那么重视了,海龟面临的机会和待遇并不会比国内高校的同学历人有明显优势,而且企业高学历人卷的也很厉害。再补充下,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企业,对于人才的第一学历更看重,所以在没有过硬文章、履历的情况下如果第一学历不是过硬那竞争优势也很弱。
        有帽子的人我认识一些,关系很好的有两三个,我认为智商、运气、人脉、情商都不可或缺,重要性递减。
        做科研的心大家都有,但岗位有限,所以还得竞争。在以前的竞争中留洋经历是个加分项,但现在加分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我让你别太在意这个。
        这段话你不用回了,可能会使你更加失望。但我的初衷是希望你能更全面的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充分发挥你和你男朋友的优势,去到相对最优的岗位。

        来自陕西
          1. 未央的意思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归纳为情商重要,同等能力下嘴巴甜的、有背景的、有潜力的、能吹的,就能拿资源。

            目前不论哪个行业都是这样,就业形势也都不好。国外可能可以当工匠还躺着赚钱,国内的话当工匠很大概率出成绩但赚钱能力不足。

            来自江苏
  2. 和我了解到的情况差不多。
    博文最后一段看得出来你是非常想回去的,这样的话确实是需要早点回去。
    该付出一些代价需要有取舍,比如要适应或者至少能接受某些思维方式和行事规则。

    来自日本
  3. 政治斗争就有点扯了,应该是没有院士,不好拉项目经费吧。国内的教育、科研体系问题很大,不是不需要外面的人做贡献,而是主流的大学体系难以接纳真正的科研人才。想回国的话,建议考虑体系外的一些机会,比如一些大企业或者国企的研究院

    来自上海

回复 明心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