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

我博士时期的老师是比较偏放羊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我自己决定如何做,做完了以后老师看了也不甚在意。只有出去开学会的时候,代表了实验室,老师会很严厉地检查我们的PPT,还有写的发言稿。根据会议的级别,一般来说只要在老师面签演练一次。博士答辩就会更郑重一些,可能有三次指点。

我平时和直属上级,副教授几乎没有交流。和实验室的大老板正教授,更没有任何交流。在读时,我常觉得他们对我没什么教育。后来才意识到,论文来回的修改、这种学会前PPT的指点就是他们的教育方式了。

来到现在工作的学院,当时正好是他们的一个中期报告,我下属的学生刚做了半年,还很稚嫩。她来找我,希望得到指导,我说行。谁知道第二天,她就搬个电脑来了,打开空白的PPT,问我怎么做。我惊了,这是你的事,为什么要来问我。我就跟她说:你自己做好了,放在我的文件夹,我的意见会在看完以后标在上面。

为什么学生不独立思考?像个工具人?

这些问题后来都有了答案。实验室的大老板,我的顶头上司是个控制欲比较强的人。他希望看到别人做东西的过程,事无巨细想查,都想指点,很不信任别人。传统的日本工作关系中,工具人居多,换而言之,凡是老板交代的事情,不论是否切实际,都尽力去完成。下属很少思考,主要回答:好的,是,马上去做。上级也不太允许下面的人提意见或者质疑。

我的学生之所以会打开PPT问我怎么做,因为她一直是这样问老板的,老板也会给意见。

跟我受到的教育有关,我很不喜欢工具人。所以我接手她以后,如果她问我怎么做,我就会说一部分,然后问她觉得这样行么?其他的你是怎么想的?我觉得这样的交流方式会让人觉得自己被尊重了,并且逐渐能够自己处理所有问题,而不是总在问上级。

就这两种方式来说:1.什么都管,一直查进度。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每一步都由自己掌握。2.不怎么管,主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只看结果给指点。方法1适合年轻的学生,没有太多才能的学生,比如本科生。什么都不会,要从头开始教,所以要立好规矩。方法2适合年纪更大的学生,无法控制的人,自己想法很强烈的,比如博士。1能教出趁手的下属,2能教出领导。1可以在短期出成果,像模像样的使用起学生。2的话,教育周期非常长。每次都是学生自己构思实行了全部,然后再来验收,纠错成本很高,但是学生锻炼了全局的观念。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平等的交流态度、留白的指导是更好的。

同样的教育分歧,在调整书面材料上也有体现。方法:A.对学生一条一条说,你这里要用黑色,这里字体大一点,这一段换成xxxx… B.收到学生上交的东西以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改一遍,返给学生。我对朋友说B更好,因为当初我的老师就这么对我的,节约时间,我第一次收到老师改的东西,很羞愧:老师那么忙,还能不怕麻烦改这么多细节,我真的不好意思糊弄了。而且我认为A那样,我会不耐烦,产生“你怎么这么多事,你自己怎么不做”。朋友听了只是笑,她说B也只能给上道的学生用,有的人你给他改了,他觉得好极了,以后都糊弄下给你,反正你会帮他改。我一听也有道理。

朋友一锤定音:没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只有因材施教。

共有 7 条评论

  1. 我自己也是比较喜欢让人先独立思考带着问题来沟通的带人方式,指令式安排工作虽然高效但真的是只会培养出一批工具人,长远看自己会带得更累。

    来自广东
  2. 我也遇到过控制欲强的导师,我读研期间的二导师就是这种人。而且我从小到大的经历告诉我,这样会让被控制的人没有任何主见,唯唯诺诺。所以应该给予引导,然后给出修改意见。

    来自四川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