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后面试
最近在找美国那边的博后位置,主要是看看招聘,优先招人广告的研究室问一问。今天有个老师和我约了面试,本来有点紧张,面试结束以后感觉自己棒棒哒。
最近在找美国那边的博后位置,主要是看看招聘,优先招人广告的研究室问一问。今天有个老师和我约了面试,本来有点紧张,面试结束以后感觉自己棒棒哒。
今年六月的文献汇报会上,我对一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篇science,去年十二月发表,作者是Argonne National Lab的刘迪嘉团队。内容是Pt系nanoparticle和Co-N-C的担持材料,最令人惊异的不是极高的催化性能,而是DFT计算提出的两步还原思路。这篇文章认为O2首先突破了传质的约束,在担持碳材上面进行了O2→H2O2的路线,然后快速转移到Pt系的nanoparticle上面,进行余下的步骤,直至还原成H2O。在我有限的科研时长中,没见过这种理论。
6号投稿,8号就收到拒稿信。老板要转投新刊ACS AEM,没有影响因子的,我自闭了,甚至活都不想干了。前两天试图找博后位置,联系了一个同行问问消息,被嘲笑JMCA这种水刊也投,OjbK,现在“水刊”也没有了。
虽然日本人干活一个人干三个人看,但也有确实很棒的地方……比如画小图
我今天去丰中校区听了一个演讲。
演讲者是NASA的一个人,Charles Elachi,主要是关于各种宇宙行星探测器的演讲。
Read More.
有一个问题常年困扰着我,什么是正负极、阴阳极、氧化还原,定义是定义,但本质总是让人感觉谜一样。
突然被通知去开一个会,还要做oral presentation。突然跟我说20号之前要提交title和250字简介。参考样式发给我,250字是日语的,心脏差点停跳…顿在那边想了半天回了一封“是日语250字么?了解了。”得到“英语也行,英语演讲也行”的回复,感觉宕机了的大脑才开始转….吓我。
最近能让我心跳成这样的只有地震。
改文章改的心累,不想改还要强行,痛苦。果然是这样的,revise回来全删就是好了,全是批注就麻烦很大= =
不止一次发现副教授revise过的文章“真空”喜欢用in vacuo,不用vaccum,感觉逼格很高,有很多操作值得学习。以及,组里新作被J. Mater. Chem. A接收了,作为挂名二作的我非常高兴。对正在写的自己这篇也多了些信心。
【method】
1. CCD diff mode protection off
function-maintenance(最后一个选项)-TEM adjustment
need key: bio-tem
page 5 CCD diff mode protection 表单选择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