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博士

告别学生时代的毕业

大概有一个月没有写,因为比较忙,现在略微安定下来,逐篇补上这一个月的经历。


我于9月25日举行毕业典礼,我也决定从那天结束以后不再去实验室干活。在毕业典礼之前,我去梅田预约了袴,提前两天邮送到了我家,我把它拿去了附近的理发店,预约了做头发和穿衣服的服务,因为典礼是早上,所以还有早起服务费,加起来大概人民币一千左右。 阅读更多

写在毕业前夕

最近一直在弄毕业的事情,六月十号就要答辩了,紧接着是七月三号提交大论文。如果已经投稿的论文可以顺利发表,毕业就是板上钉钉了。 阅读更多

空气中的味道

最近天气变得暖和起来,甚至有二十度左右。走在路上,就会闻到一些味道,是泥土松动时候春天的味道。更热一点的晚上,流动的风就像冰牛奶滑入热咖啡,搅拌不均,既沁人的凉爽,又暖洋洋地烘烤着春末夏初的回忆。我会想起大学的时候,傍晚去买水果,自习之前在校园里散步。回宿舍了,夜市喧嚣,洗完衣服,在阳台上闻到烧烤烟火。 阅读更多

山一程,水一程

最近有个物理系的朋友毕业归国。其实归国是“被归国”。在欧洲和日本都找到了不错的实验室做博后,奈何国外有推荐信的传统。我这个朋友和老师不和,老师几封“推荐信”递出去以后彻底成了“夺命信”。只能回国做博后了。我一方面觉得他的老师实在过分,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感慨,做什么都需要些气运。况且此消彼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阅读更多

ORR催化剂发展近况

今年六月的文献汇报会上,我对一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篇science,去年十二月发表,作者是Argonne National Lab的刘迪嘉团队。内容是Pt系nanoparticle和Co-N-C的担持材料,最令人惊异的不是极高的催化性能,而是DFT计算提出的两步还原思路。这篇文章认为O2首先突破了传质的约束,在担持碳材上面进行了O2→H2O2的路线,然后快速转移到Pt系的nanoparticle上面,进行余下的步骤,直至还原成H2O。在我有限的科研时长中,没见过这种理论。

阅读更多

没看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但是看到凌晨两点的小野原了。

心情复杂,明天有59届电池讨论会。是我第一次在学会上做英文汇报,15分钟讲,五分钟提问环节。

以前出去开会也就是海报展示,没有做过演讲。虽然经历过毕业答辩演讲,但那毕竟是校内……在一众企业和外校人面前,有点紧张。而且我不喜欢穿西装和高跟鞋。幸好不要去很远的地方出差开会,就在大阪中之岛,每天还能回家。

临近年底,事多,累。

1 2 3